按照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坚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按照“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总要求,我局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榆字〔2023〕10号)文件精神,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任务要求,成立了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专班,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便民利民的服务水平。
一、办理建筑许可
1.实行分级分类审批和监管。将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将省上设定工改涉及的5类审批流程,细分增设至9类,分别制定审批流程图,将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社会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90、70、20个工作日。将涉及改革的19个市级部门单位109项审批事项精简至47项,划分成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并制定各阶段的办事指南和“一张表单”,申请材料平均精减50%以上。
我局于2021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关于优化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2022年制定了《关于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监督差别化管理的通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监管。
2.搭建系统推进事项集中办理。2019年12月,工改系统在市县两级上线运行。实现与省级投资在线、诚信一体化;与市级政务服务网、公共交易、信用、自来水报装等系统联通。要求将涉改的所有事项纳入系统,进行在线协同并联审批。同时,在大厅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开设“综合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3.将并联审批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进在线审批、并联审批、多图联审、联合竣工验收,实现市住建局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质监、市人防办人防质监、市审批局人防应建地下室审批等事项的并联审批。
推行竣工联合验收,我局作为牵头部门,总结梳理工作经验,优化系统平台,结合我市实际,2022年修订出台了《榆林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将建筑节能验收、档案验收、绿化竣工验收整合纳入到联合验收环节,进一步压减工程时限,明确了10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合验收,并实现市、县两级联动。
二、获得用水用气
1.优化报装流程。用水压缩报装流程至3个以内,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网上报装,并进行查询、缴费、开据电子发票。用气进一步缩短用气办理时限,报装流程已压缩为2个环节。用热缩短报装时限至28日,报装流程简化至3步。配合审批局推进提前设计审查、一窗受理、联合踏勘、联合施工等改革任务。
2.线上线下结合办理报装。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用气热企业均完善微信公众号办理渠道,开通网上报装,方便用户线上办理报装业务。线下服务一窗受理。在水气企业办事大厅、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置窗口办理水气报装业务,同时在办理窗口公布报装流程图,方便报装企业、群众。
3.智慧水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榆林市信息中心信用平台、上郡APP等系统平台数据端口对接,实现了数据上报、系统推送等跨部门联动共享功能,提升了用水便利度,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4.深化行政并联审批改革。依托榆林市工程建设审批系统,积极配合市审批局,深化行政并联审批改革,助推行政审批事项并联开展,使燃气市政管线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时限大幅缩减,减少“获得用气”总耗时,进一步压缩用气报装总时限;现新报装系统正式运行后,已正式完成与工建系统对接工作。
三、开展学习和宣传活动
为提升《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社会知晓率、影响力和参与度,我局通过组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对《条例》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宣传活动。一是线下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条例》专题学习;各营业网点LED屏滚动播放《条例》宣传标语;营业大厅演示屏对《条例》内容进行全文宣传;在营业大厅及办公场所摆放《条例》宣传海报和宣传展板。二是线上宣传活动:在微信公众号首页推送《条例》解读宣传资料。
下一步我局将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细化梳理任务、完善流程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密切配合协作,积极主动,精心组织,确保形成合力,形成常态化的会议机制,统一协作。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周到的政务服务,努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2月14日